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电力工业部关于颁发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修订版)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9:46:39  浏览:824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电力工业部关于颁发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修订版)的通知

电力工业部


电力工业部关于颁发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修订版)的通知
电力工业部



自从1993年在全国开展创建一流火力发电厂工作以来,有效地提高了火力发电厂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显著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原有的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试行)部分条款需要修改和充实。经过广泛
征求意见,现正式颁发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修订版),从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开展创建一流火力发电厂工作是为促进火电厂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各电力集团公司和省电力公司等要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改革方向,切实加强领导,以创一流企业工作为载体,努力
转变企业经营机制,通过把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扎实工作,使企业建立起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形成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和减人增效机制,进一步提高火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使火力发电厂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
电力企业。在创一流工作中要坚持讲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
创一流火力发电厂工作,在部指导下由各集团公司、省电力公司等组织进行。各网、省公司应按《考核标准》严格考核,按规定审核、报送,由部审批后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奖牌及证书。
本考核标准在执行中的意见和问题,请及时报部。
附件:1.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修订版)
2.申报一流火力发电厂有关规定
3.一流火力发电厂申报表

附件1: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修订版)
为了提高火力发电厂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贯彻执行以安全文明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方针,实现从粗放性向集约性经营的转变,在“火力发电厂安全、文明生产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创建一流火力发电厂的工作,特制定本考核标准。
一、一流火力发电厂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都达到一流的火力发电厂,应同时满足以下考核标准。
1.1 获得全国电力系统“双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或具备“双文明单位”的考核条件,并由主管局或公司进行考核,部(国家电力公司)进行认定。
1.2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适应改革与发展需要的科学的电厂管理模式,实行新厂新办法,老厂新机制;形成了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和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1.3 安全管理
考核年度和申报期内,企业未发生生产人身死亡或一次事故中造成三人及以上重伤、本企业责任的设备重大及以上事故。
1.4 设备管理
1.4.1 机组等效可用系数应大于或等于考核定额值(考核基础值见表1)。
表1 机组等效可用系数考核基础值
------------------------------------------
| 机组容量(MW) | 等效可用系数考核基础值(%) |
|------------|---------------------------|
| | | 有大修 | 有大修 | 有大修 |
| |无大修| | | |
| | |(三年一大修)|(四年一大修)|(五年一大修)|
|------------|---|-------|-------|-------|
| 600(500) |85 | 80 | 78 | 76 |
|------------|---|-------|-------|-------|
| 350(320) |90 | 83 | 81 | 79 |
|------------|---|-------|-------|-------|
| 300(250) |89 | 82 | 80 | 78 |
|------------|---|-------|-------|-------|
| 200(210) |90 | 83 | 82 | 80 |
|------------|---|-------|-------|-------|
|125(110/120)|92 | 85 | 84 | 82 |
|------------|---|-------|-------|-------|
| 100 |93 | 87 | 85 | |
------------------------------------------
注:调整系数按《火力发电厂安全、文明生产达标考核实施细则补充规定》执行
如考核年度内无机组大修或考核年度内大修机组的无故障连续运行时间跨年度
而不能考核的,则考核上一年度大修情况。
等效可用系数考核定额值
=(∑单机容量×该机等效可用系数考核基础值×调整系数)/(∑单机容量)
1.4.2 全厂主设备一类率达到100%。
1.4.3 机组大修后应无故障连续运行:
单机容量300MW及以上机组应达到100天无故障连续运行;
单机容量300MW以下机组应达到120天无故障连续运行。
1.4.4 主要辅机设备一类率达到80%以上;
1.4.5 全厂设备无泄漏。
1.5 能耗
1.5.1 供电煤耗
供电煤耗实际值小于或等于供电煤耗考核定额值(供电煤耗考核基础值见表2)。
表2 供电煤耗考核基础值
---------------------------------
| | | |供电煤耗基础值|
| 参 数 | 容量(MW) | 生产国别 | |
| | | |(g/kWh)|
|-----|----------|------|-------|
| 超临界 | 600 | 进口 | 305 |
|-----|----------|------|-------|
| 亚临界 | 600 | 进口 | 320 |
|-----|----------|------|-------|
| 亚临界 | 600(500) | 国产 | 330 |
|-----|----------|------|-------|
| 亚临界 | 350 | 进口 | 321 |
|-----|----------|------|-------|
| 亚临界 | 320 | 进口 | 330 |
|-----|----------|------|-------|
| 超临界 | 300 | 进口 | 321 |
|-----|----------|------|-------|
| 亚临界 | 300 | 进口 | 330 |
|-----|----------|------|-------|
| 亚临界 | 300 | 国产 | 338 |
|-----|----------|------|-------|
| 亚临界 | 300 |国产引进型 | 336 |
|-----|----------|------|-------|

| 亚临界 | 300 |上汽四排汽 | 351 |
|-----|----------|------|-------|
| 亚临界 | 250 | 进口 | 337 |
|-----|----------|------|-------|
| 超高压 | 200(210) | 进口 | 361 |
|-----|----------|------|-------|
| 超高压 | 200 | 国产 | 372 |
|-----|----------|------|-------|
| 超高压 | 125 | 进口 | 361 |
|-----|----------|------|-------|
| 超高压 | 125(110) | 国产 | 365 |
|-----|----------|------|-------|
| 高压 | 100(110) | 进口 | 387 |
|-----|----------|------|-------|
| 高压 | 100 | 国产 | 392 |
---------------------------------
注:计算方法和调整系数按《火力发电厂安全、文明生产达标考核实施细则补充规
定》执行。
1.5.2 燃料管理应有一套健全的调运、成本、验收、耗用及储存的管理办法。入厂煤检斤、检质率均应达到100%,入厂煤与入炉煤低位热值差<502J/g。
1.5.3 达到部颁《电力工业节能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
1.5.4 补给水率
补水率应完成以下指标:
单机容量≥300MW机组小于1.5%;
单机容量<300MW机组小于2.0%。
(补水率=补给水量/额定蒸发量×100%)
1.6 环境保护
1.6.1 各项排放物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1.6.2 不发生重大污染事故。
1.6.3 200MW及以上机组应安装电除尘器,正常投运率大于95%。
1.6.4 除灰水实行闭式循环。
1.6.5 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主管局(公司)下达的指标。
1.6.6 职业危害治理与尘肺病防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1.6.7 工业废水回收利用率达80%以上。
1.7 人员效率
新建200MW及以上机组要实行全过程管理,实行炉、机、电合一值班。定员参照《关于新型电厂实行新的管理办法的若干规定》执行,其范围包括从输煤到除灰整个生产过程的运行、管理人员,日常维护人员及热控、继电保护人员。
1.7.1 新建电厂采用国产机组的人员效率:
2台600MW级的机组(500MW、600MW、660MW均按600MW计)按0.40人/MW进行考核;
2台300MW级的机组(300MW、320MW、330MW、350MW、360MW、362.5MW均按300MW计)按0.72人/MW进行考核;
2台200MW级的机组(200MW、210MW、250MW均按200MW计)按1.0人/MW进行考核(未实行集控的按1.2人/MW进行考核);
100MW机组要实行全能值班,2台100MW级的机组(100MW、110MW、125MW均按100MW计)按1.7人/MW进行考核。
新建电厂为4台机组的按同容量2台机组人员效率考核标准乘以0.7的系数进行考核;新建电厂为6台机组的按同容量2台机组人员效率考核标准乘以0.55的系数进行考核;其余情况下的人员效率的考核标准由部(国家电力公司)根据上述原则研究确定。
1.7.2 1992年以前投产的电厂,要参照新厂新办法和按照减人,增效的原则配备人员,其人员效率不能超过新建电厂考核标准的1.3倍,且成建制分离人员组建的多种经营经济实体均要实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要按照部(国家电力公司)和电力集团公司、省电力公司的
统一部署进行了检修体制改革,并形成了新的机制。
1.7.3 主要设备成套从先进国家引进电厂的人员效率为:2台600MW级的机组(600MW、660MW均按600MW计)按0.35人/MW进行考核;2台350MW级的机组(325MW、350MW、360MW、362.5MW均按350MW计)按0.4人
/MW进行考核。
1.8 财务管理
1.8.1 建立起符合电力生产特点和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1.8.2 优化资金运用,加强检修、运行、燃料供应等生产环节及设备更新改造的成本控制,财务管理机组及成本控制在网、省公司内处于先进地位。
1.9 技术进步
1.9.1 考核年度应获得国家科技先导企业,或网、省公司科技先进企业称号。
1.9.2 积极采用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的技术和设备,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1.10 现代化管理
1.10.1 加强各项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建立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主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1.10.2 树立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在公司的统一规划下,建立以计算机为管理手段的全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MIS),并达到实用化要求。
1.11 培训
1.11.1 300MW及以上机组实行集控值班,主要运行岗位的值班人员必须经仿真机培训合格,持证上岗,达到全能值班员水平。
1.11.2 职工培训和岗位人员培训标准健全,年全员培训率应达到80%,对技术人员实施继续教育工程,促进知识更新。
1.12 其他
1.12.1 凡是在考核年度和申报期内有新机组投产的电厂,新投机组应达到部颁《火电机组移交生产达标考核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
二、《安全、文明生产达标考核实施细则》中的五项考核评分指标,每项得分均须在85分及以上,达标考核实施细则中的规定凡与本标准不一致的均按本标准执行。
三、本考核标准解释权属电力工业部。

附件2:申报一流火力发电厂有关规定
一、申报条件
1.申报范围:最小单机容量100MW及以上,全厂总容量400MW及以上的火力发电厂。
2.连续两年获得部“安全、文明生产达标”称号,第三年达到《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的火力发电厂可以申报。
二、考评办法
1.每年三月底前,各网、省局(公司)按《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完成考核和审查工作并填写申请表,于四月底送交电力工业部一式五份。
2.由部进行复核、批准。
三、奖励办法
1.被批准的“一流火力发电厂”由部正式命名,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奖牌和证书。
2.“一流火力发电厂”实行动态考核,凡达不到《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的,取消其称号。
3.有关物质奖励,由各网、省局(公司)根据本企业情况自行制定。

附件3:一流火力发电厂申报表

电厂名称 (盖章)
厂长姓名
报送日期 年 月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一、电厂基本情况
----------------------------------
| 电厂名称 | | 联系电话 | |
|-------------|----|--------|----|
| 地 址 | | 邮政编码 | |
|-------------|----|--------|----|
| 建厂时间 | | 企业类型 | |
|-------------|------------------|
|全厂机组容量构成(MW) | |
|-------------|------------------|
|固| 原值(万元) | |职| 定员(人) | |
|定|-----------|--|工|--------|----|
|资|净值平均占用额(万元)| |人|年末在册(人) | |
|产| | |数| | |
|-|------------------------------|
| | |
|近| |
|五| |
|年| |
|以| |
|来| |
|曾| |
|获| |
|国| |
|家| |
|级| |
|和| |
|省| |
|部| |
|级| |
|荣| |
|誉| |
|称| |
|号| |
| | |
----------------------------------
二、主要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
|序号|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定额值|实际完成值|主管部门审定值|
|--|-----------|------|---|-----|-------|
|1 | 百日安全长周期个数 | 个 | | | |
|--|-----------|------|---|-----|-------|
|2 | 等效可用系数 | % | | | |
|--|-----------|------|---|-----|-------|
|3 |大修机组连续运行天数 | 天 | | | |
|--|-----------|------|---|-----|-------|
|4 | 供电煤耗 |g/kWh | | | |
|--|-----------|------|---|-----|-------|
|5 | 入厂煤检斤率 | % | | | |
|--|-----------|------|---|-----|-------|
|6 | 入厂煤检质率 | % | | | |
|--|-----------|------|---|-----|-------|
|7 | 补给水率 | % | | | |
|--|-----------|------|---|-----|-------|
|8 | 废水回收利用率 | % | | | |
|--|-----------|------|---|-----|-------|
|9 | 人员效率 | 人/MW | | | |
|--|-----------|------|---|-----|-------|
|10| 全员培训率 | % | | | |
-----------------------------------------
三、火力发电厂综合数据表
--------------------------------------
|序| | 机 组 编 号 |备|
| | 数 据 名 称 |---------------| |
|号| | | | | | | | | |注|
|-|----------------|-|-|-|-|-|-|-|-|-|
|1| 机组铭牌容量(MW) | | | | | | | | | |
|-|----------------|-|-|-|-|-|-|-|-|-|
|2| 机组设计压力(MPa) | | | | | | | | | |
|-|----------------|-|-|-|-|-|-|-|-|-|
|3| 机组设计温度(℃) | | | | | | | | | |
|-|----------------|-|-|-|-|-|-|-|-|-|
|4|机组设计供电煤耗值(g/kWh)| | | | | | | | | |
|-|----------------|-|-|-|-|-|-|-|-|-|
|5| 机组制造厂家 | | | | | | | | | |
|-|----------------|-|-|-|-|-|-|-|-|-|
|6| 机组投产日期(年、月) | | | | | | | | | |
|-|----------------|-|-|-|-|-|-|-|-|-|
|7| 机组大修起止时间 | | | | | | | | | |
--------------------------------------

续表
-----------------------------------------
|序 | | 机 组 编 号 |备|
| | 数 据 名 称 |---------------| |
|号 | | | | | | | | | |注|
|--|------------------|-|-|-|-|-|-|-|-|-|
|8 | 是燃油还是燃煤机组 | | | | | | | | | |
|--|------------------|-|-|-|-|-|-|-|-|-|
| | |低挥发|占燃煤总量的比例(%) | | | | | | | | | |
| | | |------------|-|-|-|-|-|-|-|-|-|

| |机|分燃煤| 可燃质挥发分Vr | | | | | | | | | |
| |组|---|------------|-|-|-|-|-|-|-|-|-|
|9 |燃| |占燃煤总量的比例(%) | | | | | | | | | |
| |煤|高 灰|------------|-|-|-|-|-|-|-|-|-|
| |情|分 低|低位发热量(kJ/kg)| | | | | | | | | |
| |况|热 值|------------|-|-|-|-|-|-|-|-|-|
| | |燃 煤| 可燃质挥发分Vr | | | | | | | | | |
| | | |------------|-|-|-|-|-|-|-|-|-|
| | | | 原煤灰分A | | | | | | | | | |
|--|------------------|-|-|-|-|-|-|-|-|-|
|10| 有无燃料化冻装置 | | | | | | | | | |
|--|------------------|-|-|-|-|-|-|-|-|-|
|11| 循环水冷却方式:开式、闭式方式 | | | | | | | | | |
|--|------------------|-|-|-|-|-|-|-|-|-|
|12| 考核年度机组发电量(万kWh) | | | | | | | | | |
|--|------------------|-|-|-|-|-|-|-|-|-|
|13| 考核年度机组运行小时(h) | | | | | | | | | |
|--|------------------|-|-|-|-|-|-|-|-|-|
| | 考核年度机组可用小时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 (运行小时加备用小时,h) | | | | | | | | | |
|--|------------------|-|-|-|-|-|-|-|-|-|
|15| 考核年度机组等效可用小时(h) | | | | | | | | | |
|--|------------------|-|-|-|-|-|-|-|-|-|
|16| 是否为母管制 | | | | | | | | | |
|--|------------------|-|-|-|-|-|-|-|-|-|
| | 燃油机组电量调整系数r | | | | | | | | | |
| |------------------|-|-|-|-|-|-|-|-|-|
|17| 燃油机组利用小时(h) | | | | | | | | | |
| |------------------|-|-|-|-|-|-|-|-|-|
| | 燃油机组等效可用小时(h) | | | | | | | | | |
|--|------------------|---------------|-|
|18| 循环水泵提水高度(m) | | |
|--|------------------|---------------|-|
|19| 循环水泵耗用电量(kWh) | | |
|--|------------------|---------------|-|
|20| 厂用电量(kWh) | | |
-----------------------------------------
附表1 附带原始依据复印件
1.机组可靠性报表
(1)发电设备可靠性统计表一、表二。
(2)机组各项可靠性指标报告(一)、(二)。
(3)机组非计划停运事件数据报告。
2.发电厂主要指标报表
(1)火电厂节能季报(电生15表)。
(2)大机组运行技术状况统计表。
四、企业自查报告
--------------------------
| |
| |
| |
| 厂长 (签字)|
--------------------------
五、上级部门推荐及审核意见
-----------------------------
| | |
| 主 | |
| 管 | |
| 电 | |
| 力 | |
| 公 | |
| 司 | |
| 复 | |
| 查 | |
| 意 | |
| 见 | 年 月 日(盖章)|
| | |
|---|-----------------------|
| | |
| 电 | |
| 力 | |
| 集 | |
| 团 | |
| 公 | |
| 司 | |
| 审 | |
| 核 | |
| 意 | |
| 见 | 年 月 日(盖章)|
| | |
|---|-----------------------|
| | |
| 电 | |
| 力 | |
| 工 | |
| 业 | |
| 部 | |
| 审 | |
| 批 | |
| 意 | |
| 见 | |
| | 年 月 日(盖章)|
| | |
-----------------------------



1997年10月1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黑龙江省土地管理暂行条例》补充规定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


《黑龙江省土地管理暂行条例》补充规定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



(1982年7月31日黑龙江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黑龙江省土地管理暂行条例》第三十七条、三十八条、三十九条、四十条、四十二条、四十三条,与全国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公布实施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有不一致的地方。黑龙江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决定,对这些条文作了补充修改。修
改后的条文如下:
第三十七条 基本建设征、拨用耕地一千亩以上,其他土地一万亩以上,由所在市、县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审核后,呈报国务院批准。
县(市)征、拨用土地五亩以下的,由所在县(市)人民政府审查批准;超过五亩,二十亩以下的,经县(市)人民政府审核,由行政公署批准;超过二十亩的,经县(市)人民政府审核,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省辖市征、拨用土地十亩以下的,由市人民政府审批;超过十亩的,经市人民政府审核,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征用哈尔滨、齐齐哈尔、鹤岗、鸡西、双鸭山、伊春、大庆、牡丹江、佳木斯和七台河市的近郊菜田,由市人民政府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八条 征用土地时,要根据土地数量、质量、地面附着物等情况合理确定补偿费。补偿费应由用地单位支付。
(一)征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市近郊菜田,土地补偿费按征地前三年平均年产量总值的四至六倍计算;征用上述四市中、远郊和其他市、县集体所有耕地,按征地前三年平均年产量总值的三至五倍计算。
(二)征用开垦不满五年的耕地;征用集体耕地而用国有荒地调剂的,土地补偿费均按征地前三年平均年产量总值的二至四倍计算。
(三)征拨用果园、草原、条通、苇塘、渔池、宅基地等土地,可参照本条一、二款所列标准,结合具体情况处理。林木补偿标准,按《森林法》(试行)有关规定执行。征用无收益土地,不予补偿。
(四)被征用土地上的房屋、水井、渠道等生产、生活设施和青苗,由征地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补偿。
第三十九条 征用土地除用地单位应支付补偿费外,还应付给安置补助费,做为安置被征地单位生产和生活的费用。安置补助费按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付给,安置的人口数以被征地单位征地前农业人口和耕地的比例及征地数量计算。
(一)征用耕地每人付给亩年产总值二至三倍的安置补助费。对人多地少的社队,每亩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限额为其年产值的十倍。收回社队长期耕种的国有土地,按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量总值二至四倍给予补助。
(二)按一款标准仍不能做到妥善安置的个别特殊情况,为了不降低被征地单位原生产和收入水平,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适当增加安置补助费。但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总数不得超过被征土地年产值的二十倍。
(三)征用果园、鱼塘等土地的安置补助费可参照一款所列标准合理确定。
第四十条 征用土地涉及安置问题时,要在市、县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征地单位协助被征地单位通过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兴办社队企业,就地安置。
由市、县人民政府或征地单位按照被征地单位的耕地与农业人口比例,通过其他途径予以安置的,要相应核减安置补助费。
第四十二条 建设工程的施工用地,须在征用土地范围内解决,确需临时使用征地范围以外的土地时,其用地数量和期限,须经有权批准此项工程用地的土地管理机关批准。在临时用地上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临时用地期满,要及时平整场地,退还原单位。对被占地单位造成的损失,
由施工单位负责赔偿。
工矿、交通、地质、测绘等企事业单位和部队,需要对土地进行勘探、测量时,要先征得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和土地使用单位的同意;如果勘探、测量使土地使用单位受到损失,要给予赔偿。
第四十三条 凡少用多征的土地或已经征用二年仍未使用的土地,除经原批准征地的机关同意延期使用的土地外,当地市、县人民政府有权收回,并报原批准机关备案。收回的土地,可以按本条例规定的审批权限有偿拨给其他建设单位使用,新的用地单位应向原征地单位支付征地补偿
费和安置补助费;也可以交给当地农牧业生产单位暂时耕种;国家建设需要使用时,可无偿收回,不再支付土地补偿费,有青苗的可付给青苗补偿。



1982年7月31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
国办函〔2006〕81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上报〈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经国务院批准,现通知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大同市是山西省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能源城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做好大同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坚持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注意完善城市的功能和布局,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托大同市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工业优势,大力发展其他产业。逐步把大同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三、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2357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主城区逐步形成由城区、御东区、口泉区等组成的组团式用地布局结构。以主城区为中心、以市域中部109国道等交通走廊为发展轴,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要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135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127平方公里以内。具体规模要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积极引导产业与人口的合理分布,着力提高人口素质,防止人口规模盲目扩大。坚持集中紧凑的发展模式,切实做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
  五、完善基础设施体系。要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路、铁路相协调的对外交通运输系统。逐步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公共客运服务系统。统筹规划和建设城市给水、排水、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污水处理厂和管网的建设。充分重视城市防灾工作,加强重点防灾设施和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建立包括消防、人防、防洪和抗震等内容的综合防灾系统。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城市发展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集约化道路,坚持节流、开源、保护并重的原则。要节约利用建设用地,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保护好城市水源地,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通过发展节水技术、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工业、交通和建筑节能工作,逐步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严格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对烟尘、酸雨、污水、机动车尾气等的治理,加强以植树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城市功能要以人为本,创建宜居环境。要切实做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交通、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将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近期建设规划,从方便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与就业出发,保障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给规模、区位布局和相关资金投入。根据城市的实际需要与可能,稳步推进现有危旧房屋的改造。
  八、切实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进一步做好云岗石窟保护区范围内的治理整顿工作。保护区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必须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要重视大同古城整体格局和风貌特色的保护,重点做好以鼓楼东西街为轴线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古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传统功能和风貌的保护。要采取划定保护范围、制订专门保护办法等有效措施,加强对平城遗址保护区和市域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
  九、严格实施《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坚持依法治市,构建和谐社会。《总体规划》是大同市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实施《总体规划》的重点和建设时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各类开发区在内的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一、严格的规划管理,切实保障规划的实施,市级城市规划管理权不得下放。要加强公众和社会监督,提高全社会遵守城市规划的意识。驻大同市各单位都要遵守有关法规及《总体规划》,支持大同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大同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大同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通知精神,认真组织实施《总体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你省和建设部要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国务院办公厅
                          二○○六年十月十二日